險企新一輪“搶人大戰”升級 IT工程師、建築設計師、前精算師轉行賣保險 代理人“六邊形戰士”更吃香?
除了複合型“六邊形戰士”,保險公司還特別青睞自帶資源的“高淨值圈層敲門磚”。那些擁有職場金領背景的候選人,如企業中高管、私營業主、金融從業者等,由於自帶高淨值人脈,能快速切入高端市場,成為保險公司的搶手貨。例如,某險企的“卓越管理人才”團隊中,近半數成員就曾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同時,隨著AI和互聯網保險的衝擊,傳統代理人若不懂用數據工具分析客戶需求、不會線上展業,將麵臨被淘汰的風險。因此,會玩直播、懂私域運營、能操作智能工具的年輕人也受到了保險公司的青睞,數字化原住民也格外的搶手。
那麽,為什麽保險代理人非得搶“高精尖”呢?這背後的原因多方麵的。
從公司戰略來看,保險業正在經曆從“賣保單”到“賣服務”的轉變,更為確切的來說是從“風險對衝”轉向“全生命周期服務”。比如,老齡化催生養老社區需求,健康中國戰略推動“保險+醫療”融合。代理人若隻會推銷產品,根本無法滿足客戶對健康管理、財富傳承等綜合需求。太平人壽的TP-EMP項目、泰康的HWP健康財富規劃師,都是圍繞這一戰略布局。
從行業風向上看,整個保險行業都在進行清虛提質,淘汰低效產能。過去幾年,保險代理人數量從900萬暴跌至不足300萬,但人均產能翻倍增長(如月均產能同比提升94.4%)。監管層推動的銷售分級製度,更是倒逼險企用“高學曆、高專業度”的精英替換低效人力。
此外,客戶需求的變化也是推動保險代理人高素質化的重要原因。客戶對保險代理人的需求從“怕被忽悠”到“要專業顧問”。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戶吐槽:“遇到連IRR(內部收益率)都不懂的代理人,直接勸退!” 如今客戶更理性,需要代理人像醫生、律師一樣提供專業規劃。精英代理人的“知識溢價”,反而能撬動高淨值客戶的高黏性訂單。
展望未來,保險代理人的角色將發生深刻變化。他們將從傳統的銷售員升級為“服務終端”,成為險企與客戶之間的“超級接口”。左手鏈接險企的醫康養生態資源,如養老社區、健康管理平台等;右手為客戶定製個性化解決方案。誰能整合資源,誰就是贏家。
同時,保險代理人的收入也將出現分化。頭部精英有望年薪百萬,而低效人力則將加速出局。行業數據顯示,優質代理人收入同比增幅遠超平均水平。某險企的“種子計劃”中,本科以上學曆的新人首年傭金就高達1.2萬元/月。
隨著高學曆人才的湧入,保險代理人的職業認同度也將得到提升。他們正在撕掉代理人“低門檻”的標簽,成為備受尊重的專業人士。有轉型成功的代理人分享:“以前朋友聽說我賣保險,眼神都變了;現在他們主動找我谘詢養老規劃。”
保險行業的“搶人大戰”,本質是一場高質量轉型的生死競速。對求職者來說,這是“高風險高回報”的賽道——要麽憑專業殺出重圍,要麽被時代洪流淘汰。而對行業來說,唯有綁定精英人才與生態化服務,才能在未來十年講出“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