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發力 助推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
鼓勵企業探索“能源+數字”“能源+綠色產業”等新模式,推動能源轉型與新質生產力融合創新;將鈣鈦礦光伏產業鏈納入國家規劃,構建三維的支撐體係;出台再生鉛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推進電力期貨市場建設……圍繞新能源產業發展,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董事長曹仁賢:
推進電力期貨市場建設
◎劉一楓 記者 郭曉萍
“今年全國兩會,我關注的重點依然在清潔能源領域,將圍繞電力市場和碳市場建設提出自己的建議。”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去年,曹仁賢建議穩定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電價,今年他的關注點延伸到電力期貨市場建設。在他看來,自新一輪電力體製改革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門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製優化,推動全國電力市場體係的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隨著新型電力係統建設的提速,新能源發電的快速發展給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
“建議結合我國國情,推進電力期貨市場建設,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曹仁賢說。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以風電、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4.5億千瓦,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曹仁賢說,新能源的大規模並網與入市交易,不僅對電力係統調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加劇了電力現貨價格的波動,相關企業尤其是新能源發電企業亟須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可在我國西北的可再生能源富集區或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成立電力期貨交易所,或在現有期貨交易所增加電力期貨品種。”曹仁賢建議。
中國證監會日前發布的《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提出,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打造綠色期貨交易所。據了解,圍繞“雙碳”目標,廣期所正加速構建覆蓋能源、資源、環境等要素的全鏈條期貨品種體係,包括前瞻布局碳排放權、電力、綠證等品種。
曹仁賢建議,可以推進碳排放權、氣象指數等期貨品種的上市,增加新能源企業的風險管理維度,擴大參與者範圍,充分引導社會資本流向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助力我國實現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
“電力期貨市場建立後,需要構建期貨、現貨市場協調機製,建立電力交易中心與期貨交易所的聯合監管框架,統一交割結算規則,信息互通共享,共同促進市場的平穩運行。”曹仁賢提出,建立從預警到應急處置的全鏈條風控體係,明確電力期貨的跨市場風險處置流程,在引導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市場交易的同時,還需加強監管,避免過度投機。
曹仁賢說,通過有效管理電力現貨價格波動引發的新能源投資收益風險,推動電力要素暢通流動,提升新能源發電的接納能力和綠色價值,有利於進一步推動落實“雙碳”目標,完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布局。
曹仁賢對碳市場的發展也頗為關注。他提出,為推進我國碳市場的國際化,建議與周邊國家碳市場實現跨地區鏈接,推動區域碳市場的能力建設,建立碳交易市場合作與交流機製,促進區域碳市場的長期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董事長劉長來:
雙管齊下 打通循環經濟發展堵點
◎記者 荊淮僑
在“雙碳”目標與全球綠色經濟浪潮的推動下,電池產業正經曆深刻變革。全國人大代表、駱駝股份董事長劉長來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全球監管形勢的變化,加快了產業綠色升級的步伐,向新逐綠成為電池行業的必答題。
今年全國兩會,劉長來關注傳統鉛酸電池業務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升級話題。他表示,公司正積極布局與人工智能融合的細分產業,加快從低壓電池製造商向能源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
向智能化要效益,向綠色化要空間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強對電池行業的環保監管,要求企業嚴格踐行生產者責任延伸製,並推動廢舊電池回收體係的建設。同時,隨著歐盟新電池法案逐步實施,全球電池行業也進入更加嚴格的環保監管時代。
劉長來認為,監管的升級,一方麵要求企業積極應對碳足跡、回收責任等技術和管理的挑戰,另一方麵也為企業提供了一個綠色轉型的機遇,有助於企業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劉長來認為,對傳統鉛酸電池產業來說,就是要推動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升級,同時加大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的布局和投入。“傳統鉛酸電池企業的轉型之路,必須向智能化要效益,向綠色化要空間。”
目前,駱駝股份正加緊推進襄陽新能源低碳產業園的建設,該項目規劃總投資68億元,建成後可實現年產1200萬套低壓鋰電池和10GWh儲能鋰電池。
“這一產業園的規劃與建設,體現了公司的綠色環保理念。”劉長來介紹,公司正在完善綠色雙循環產業鏈,確保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符合環保要求,同時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加強廢棄物管理,實現廢棄物的分類、回收和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最終實現綠色生產的目標。
劉長來表示,在行業大變局下,公司希望通過加大環保投入、完善綠色循環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單位能耗和排放等方式,探索出一條可複製的綠色轉型路徑,讓所有參與方都能成為最終獲益方。
打通循環經濟發展堵點
劉長來提出,行業轉型求變的過程中,也麵臨著一些挑戰,比如再生鉛處理的產能過剩問題,尤其需要關注。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核準廢鉛蓄電池破損拆解處理規模約為1600萬噸,具備冶煉處理能力的規模約為1500萬噸,而廢舊鉛蓄電池每年的產廢量約為700萬噸,由此也導致再生鉛企業原料競爭加劇。
在廢舊鉛蓄電池的處理上,“區域失衡”的情況也較為明顯。劉長來介紹,目前,包括寧夏、內蒙古等地區的處理能力,超過本地產廢量的5倍以上,而部分省份則幾乎不具備處理能力,這導致大量廢電池需要通過跨省轉移才能完成後續的循環處理,帶來了環境風險隱患。
“基於這些因素的影響,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不足50%。預計2024年全行業總體利潤率繼續維持在低位,甚至有不少企業將處於虧損狀態。”劉長來提出,盡快建立產能總量“硬約束”,依據廢棄物總量設定區域處理能力的上限,嚴格防控跨省運輸的風險。
“建議盡快出台再生鉛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由各省審核再生鉛項目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並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及時優化。”劉長來表示,隻有政策優化與產業整合雙管齊下,才能打通循環經濟發展的堵點,最終推動行業實現綠色轉型。
全國政協委員、董事長姚錦龍:
融合創新 探索“能源+”協同發展
◎記者 劉立
“新質生產力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正在以數字經濟、綠色低碳技術等手段加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也必將助推能源轉型的加速實現。”全國政協委員、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近日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他主要圍繞推動能源轉型與新質生產力培育協同發展等問題建言獻策。
姚錦龍介紹,美錦能源已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2025年,公司氫能板塊的重要任務就是推進數智化、係統化、規模化和商業化,並通過引入數字技術,結合其他多種能源形式,構建以氫為核心的綜合能源管理係統。
“不能否認的是,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數字經濟與傳統能源產業融合深度不夠,數據要素價值未充分釋放;相關製度保障和政策支持體係不完善,不足以支撐產業快速革新;能源轉型與新質生產力培育的協同和融合路徑不明晰,缺乏有效政策引導和協同推進機製,難以形成發展合力等。”姚錦龍說。
姚錦龍建議,強化能源技術創新與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投入支持,聚焦大型風電、高效率光伏、新型儲能等關鍵技術,組織科研力量集中攻關,突破技術瓶頸,提升我國能源技術自主創新能力。
“同時,加快新型電力係統建設,推動源網荷儲協同布局,增強電力係統的韌性,提高電力消納和保供調節能力。完善可再生能源的用地用海政策,科學規劃空間布局,為大規模可再生能源項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持。”姚錦龍說。
能源轉型與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何深度協同?美錦能源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公司秉持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在穩固傳統能源產業的同時,積極布局氫能全產業鏈,將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有機融合,打造多元化、綜合性的能源供應生態。
“建議建立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協同發展政策機製,推動煤炭與新能源優化組合,實現能源平穩過渡和高效利用。”姚錦龍表示,“鼓勵企業探索‘能源+數字’‘能源+綠色產業’等新模式,推動能源轉型與新質生產力融合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政策引導,完善協同發展規劃體係,明確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全國人大代表、金晶集團董事長王剛:
構建三維支撐體係
實現鈣鈦礦光伏產業藍圖
◎記者 高誌剛 霍星羽
深耕光伏玻璃多年,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金晶集團董事長王剛的關注點仍聚焦鈣鈦礦光伏產業。
當前,我國光伏產業正處於從規模擴張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折期,鈣鈦礦光伏全產業鏈也在全力自主突圍。為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助力產業實現宏偉藍圖,王剛建議,將鈣鈦礦光伏產業鏈納入國家及省級“十五五”規劃,構建“國家專項規劃+特色產業集群+綠色金融工具”的三維支撐體係。
技術革新驅動產業破局
在山東海陽的海岸線上,國家電投10MW鈣鈦礦光伏電站正悄然改變著人們對該行業的認知。這座電站在發電量上較傳統晶矽組件有顯著提升,尤其在陰雨天氣等環境下,依然能穩定輸出功率。
王剛對記者說:“我們正站在光伏產業第三次技術革命的起點。”這份論斷背後,是他對鈣鈦礦光伏技術前景的篤定。
經過快速發展,晶矽電池的轉換效率已接近其理論極限,這使得鈣鈦礦技術成為行業矚目的焦點。
目前,鈣鈦礦疊層組件轉換效率已突破26%,單結鈣鈦礦電池理論轉換效率更是高達33%,遠超晶矽電池29.4%的理論極限值。此外,鈣鈦礦生產鏈條相對晶矽更為簡短,通常可在一個工廠內完成全部生產工序。
從成本層麵來看,鈣鈦礦組件原材料成本僅為晶矽的50%左右,GW級產線量產成本可進一步降低30%以上。能耗方麵,鈣鈦礦光伏組件生產的單瓦能耗僅為單晶矽的十三分之一。目前,多家企業在鈣鈦礦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上成績斐然,彰顯出我國在鈣鈦礦大麵積製備技術上的全球領先地位。
以金晶集團為代表的多家本土企業積極進取、攻堅破局。金晶集團作為國內TCO導電膜玻璃領域的領軍企業,近二十年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實現從設備製造到產品設計、量產的全鏈條自主可控,攻克了大尺寸鍍膜均勻性、高導電性、高遷移率、高透光率與低電阻值難以兼得等技術瓶頸,解決了長期製約鈣鈦礦光伏行業發展的難題。
實際上,鈣鈦礦光伏全產業鏈的自主突破已在各關鍵節點全麵開花。的皮秒級激光劃線設備將加工精度控製在Ⱶ微米,成本僅為進口設備的60%;研發的專用封裝膠膜在85℃/85% RH嚴苛環境下,2000小時性能衰減小於5%,構建起中國特色的技術護城河。
三維支撐助力產業騰飛
山東省在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進程中,通過政策賦能積極探索“四鏈協同”模式,為鈣鈦礦光伏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作為傳統能源大省,山東碳排放占全國的10%,能源結構轉型需求迫切,而新能源產業鏈亟待升級。鈣鈦礦電池柔性化、弱光發電特性,使其在建築一體化、分布式光伏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為山東新能源產業實現換道超車創造了機遇。
在占地300畝的鈣鈦礦產業園中,山東運用“科技示範工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組合拳,精心打造從基礎研發到規模應用的完整生態體係。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專注材料創新,山東能源集團運營實證基地,大族激光等設備商提供智造支持。這種“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模式,產生強大協同效應,助力山東在短短兩年內實現了從實驗室樣品到百兆瓦級量產的重大跨越。
王剛建議,在發展特色產業集群方麵,重視區域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各地資源稟賦優勢,支持有條件的省份建設差異化產業集群。例如,江蘇製造業基礎雄厚,可聚焦GW級量產;山東在基礎材料研發上獨具優勢,可強化關鍵基礎材料技術研發,拉長產業鏈;內蒙古通遼市擁有豐富的天然堿資源,可借此為鈣鈦礦光伏產業提供材料保障;寧夏石嘴山市憑借砂岩優勢,做強TCO導電膜光伏玻璃產業鏈,為鈣鈦礦光伏行業快速發展做好核心原材料準備。
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王剛建議構建“國家專項規劃+特色產業集群+綠色金融工具”的三維支撐體係。
全國人大代表、試製工程院機加部總監姚金健:
推廣“車網互動”等新型補能模式
讓新能源充電更便利
◎記者 王文嫣
“鋰電池產業作為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支撐,正迎來廣闊發展空間。”全國人大代表、國軒高科試製工程院機加部總監姚金健近日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鋰電池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今年全國兩會,他圍繞鋰電池產業鏈發展的多個方麵提交相關建議,以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姚金健表示,我國已連續六年保持全球鋰電市場份額領先,但在核心技術突破、供應鏈安全、人才培養方麵仍需進一步加強。未來,需通過加速固態電池研發及產業化、優化供應鏈韌性、提升鋰電物流運輸模式、加強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等方麵實現產業突破。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鋰電池行業將在助力“雙碳”目標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強化科技創新、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內容,還提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製造業升級、增強產業鏈韌性。這與鋰電池技術創新、供應鏈優化的方向高度一致。”針對鋰電運輸標準優化、儲能技術突破、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麵,姚金健建議,有關方麵加大技術攻關支持,推動新能源產業自主可控,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姚金健認為,在優化鋰電池物流運輸方麵,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鋰電池運輸需求激增,但仍存在管理限製和成本較高等問題。為此,他建議,優化運輸標準、推廣鐵路運輸、提升公路物流效率,並推動國際合作,提高供應鏈穩定性。
在推廣移動補電車方麵,針對充電設施分布不均、充電潮汐現象等問題,他建議加強政策扶持,完善規劃,推動“車網互動”等新型補能模式,提升新能源充電便利性。
“要夯實我國鋰電產業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固態電池研發、強化供應鏈韌性、優化高端人才培養,確保我國鋰電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姚金健表示。
在采訪中,姚金健還提到,民營經濟憑借創新活力強、決策靈活、市場響應快等特點,在高端製造業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以新能源鋰電池產業為例,民營企業已成為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姚金健認為,民企應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核心技術,拓展國際市場。國家應通過加強政策支持,進一步調動民營經濟的積極性,與其他主體共同推動高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
发布评论